找到相关内容54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龙门石窟唐代阿弥陀造像研究

    举胸前一手下放体侧或抚膝)手势比较拘束单一,(仅结跏趺坐佛类有神定印,而善跏趺坐的弥勒、立佛的释迦佛也普遍使用说法印)晚期的结跏趺坐佛手势舒展而自由,降魔印和转法轮印盛行。晚期结跏趺坐佛的降魔的流行。...多得福的思想应是民间信仰的产物。  3、龙门石窟诸阿弥陀佛着双领下垂或通肩大衣的结跏趺坐。阿弥陀佛的手印是早期说法印,手势比较拘束单一,净土思想的发展和译出佛经的原因晚期结跏趺坐佛的手势舒展而自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1862760.html
  • 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的反思性

    精简以取其要,落实于践行,不拘束于一家一派,这正是现代中国佛教复振于世的努力方向。   由于在20年代末太虚开始转向佛化世界宣传及抗战弘法,对于中国佛教的系统研究暂告中断。直至1943年秋,在汉藏教理...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3563007.html
  • 圭峰宗密“和会禅宗”再探

    兼佛亦泯;有放任其志,有拘束其心;有以经律为所依,有以经律为障道。非唯泛语,而乃确言;确弘其宗,确毁馀类;争得和会也?  一面是“非唯泛语,而乃确言”,其立宗传法,绝非欺世盗名;一面却又是“确弘其宗,...

    [美国]顾伟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0963207.html
  • 《传心法要》初解

    如果不能直下无心,即是累劫修行,也无法成就佛道。被三乘修行的作造施为拘束挂碍,因此不能得到彻底的解脱。现在的众生,行持尚不及三乘圣者所行之善,却妄言自己已成无上之道,实在是自欺欺人。  然证此心有迟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2563223.html
  •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1)

    还是借用佛学的术语、思想来讲绘画理论。所谓“迁想妙得”,即不为可见的形象所拘束,超越于可见形象之外的想象。“妙”是从玄学和佛学的角度说的,都指对于象外之旨的感悟领会。关于这点,李泽厚和刘纲纪先生有详细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2563877.html
  • 禅话

    ,仅得禅之肤鞹,未得其骨髓耳。虽然如此,毕竟坐有坐之用处,不坐有不坐之用处,欲坐即坐,欲不坐即不坐,活泼泼,全无拘束,莫之天关,才是禅家风度。若死泥於不坐,而斥晏坐,亦是一偏之见,不足为法,行住坐卧,...

    方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4763883.html
  • 禅海六十年 ——“且以惠能自居 谈泳君的肯定”

    什么办法”的拘束,以越跃的方式,行于“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远声色之作。  这,就是离思维修、远静虑的非禅那之行为。试问:  “不思考,如何表现,智慧在那里?”  当然,如果有人提出:  “我不愿接触禅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464006.html
  • “道”与“心”--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之

    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如此潇洒,连来世如何都无一丝牵挂于心,真个是“本来无挂碍,随处任方圆。”在世界无依、山河无限的禅意里,一切都是无始无终,非生死可拘。  亦禅亦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1464218.html
  • 帝洛巴--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1)

    消失时,所有随后发生的僵化模式也都会跟著不见。了悟主客体不可分割的一致性,就开显了事物的本质,“大结合”是鲜活而不受拘束的。  帝洛巴讲最后两句的时候,点醒了在场人们的“开显心性的体验”,揭示精邃难懂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4564248.html
  • 佛教的思想与历史(一)

    总是要由二入以上所构成,因此,此二人互相争吵时则无法形成集团。故自古以来,即特别给僧伽赋子“和平的团体”之意思。僧即意指“和合僧”。“十方僧”是指不受特定地区与阶级的拘束,所有东、西,南、北四方的人郡...

    长尾雅人著 许明银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1764422.html